四位基金投研总监纵论下半年投资策略:A股中性乐观 极端

2020-07-02 14:52 来源:财信网

  一次次见证历史的上半年终于结束。下半年,市场会如何演绎?投资机会在哪里?

  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广发基金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李巍、博时基金研究部研究总监王俊、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公募投资团队总监刘方旭,共同探讨下半年的投资方向。

  他们认为,权益市场长期吸引力在提升,下半年A股结构性机会突出,但极端结构性格局会缓解;看好科技、消费等细分领域。

  下半年A股中性乐观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年中时点,对下半年A股市场作何判断?

  史博:展望下半年,海外市场高波动性和国内结构性行情依然会是主要特征。整体上继续看好A股,但海外市场不宁静,会影响A股的节奏。

  A股市场上,目前是少数股票很贵,多数股票不贵甚至很便宜。资本市场改革、宽信用等对权益资产方向性利好的政策要素,下半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另一方面,决策层不希望市场出现类似2015年的疯牛、水牛行情,市场大概率还是结构性行情,可能会逐渐向中小盘个股扩散,因为股权融资的大背景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李巍:对A股中期表现持中性偏乐观观点,长期则更乐观一些。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以及疫苗、特效药的研发进展。长远来看,利好A股市场的长期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转型与改革持续推进、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偏低、政策呵护,等等。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权益资产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虽然部分行业涨幅较大估值偏高,但仍有不少行业还处在底部位置且估值合理甚至偏低。

  王俊:A股目前的结构有点“头重脚轻”:成长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而传统行业估值特别低。接下来的3~6个月,这一局面有望缓解,估值差异应该会有一些收敛。

  对下半年市场谨慎乐观。尽管疫情可能还有反复,但全球经济恢复的趋势不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很难进一步宽松。A股市场长期利好因素明确:第一,经济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第二,好的上市公司进入市场,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第三,A股真正迎来了长期的投资者。

  刘方旭: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各主要经济体的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同时,各国出台了堪称史上最强的财政和货币一揽子刺激方案,利率中枢预计将继续下移,长期现金流确定的资产在被重新定价。当前市场出现了较为极致的抱团和分化现象,优质赛道上的优质公司估值被一再拔高,而有瑕疵或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个股鲜有人问津。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依然乐观,但是选股难度在变大。在继续坚守优质白马的同时,会重点关注产业变迁中“黑马变白马”的机会。

  经济进入缓慢修复期

  证券时报记者: 对下半年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通胀水平有哪些判断?

  史博: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周期所有的上行超预期基本都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支撑。现在坚守“房住不炒”,意味着力度上很难再有超预期的好。但从方向上,上半年全球疫情给经济砸了一个深坑,因此环比肯定是改善的,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在6%左右,全年可能有2.5%~3%。

  货币政策方向会有节奏的变化,事实上变化已经发生了。6月中旬,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强调提前考虑疫情期间非常规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也使得货币政策可以逐渐回归正常。但这个正常依然还是偏宽松的环境,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的要求、宽信用的大环境下以及货币政策很难实质性收紧。

  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今年CPI目标是3.5%,预计实际通胀会略低一点。整体上看,通胀或不会给货币政策构成制约因素。

  李巍:基于疫情不出现二次暴发的假设,国内经济大概率将逐步修复。货币政策方面,从近期监管的表态来看,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概率会维持一段时间,但社融增速继续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且稍微有边际收紧的倾向。展望下半年,由于猪肉价格从去年开始大幅上涨,导致基数相对较高,CPI同比仍将保持下行趋势,CPI下半年低点将仍在1%以上,不会出现明显通缩,全年CPI均值在2.6%左右。

  刘方旭:下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处于疫情相对可控后的缓慢修复期。虽然海外仍受到疫情影响,使得出口承压,但内需有望成为稳定经济的基本盘。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前期降准、多次调低从OMO、MLF到LPR的利率,将帮助从金融到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的上调、特别国债的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等均有助于稳定基建投资,从而拉动经济逐步恢复正常。

  仍看好科技、消费、医药

  证券时报记者:下半年哪些行业或领域机会更大?

  史博:从行业表现上市场极度分化,科技、消费、医药表现非常好,传统金融地产周期则非常差。下半年市场的结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领域不变,但是行情从一线龙头扩散到二三线;二是领域切换,金融地产周期大幅补涨;我认为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下半年会专注在新兴科技和消费领域,挖掘长期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匹配的个股。金融地产绝对估值确实很低,但股价的驱动力还不清晰,一些资金回报率要求不高的长期资金更可能会去配置这些行业板块。

  李巍:基于企业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增长的确定性等多种因素考虑,下半年继续从科技、医药行业中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提高,更倾向于寻找中短期受到疫情冲击、但长期价值受影响较小的品种。随着疫情的好转,如果企业所处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逐步恢复,企业的长期价值也会有所体现。其中,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以及跟酒店旅游相关的行业是我关注的主要方向。

  王俊:未来三大行业会或有总量增长机会。第一,从时间角度看,国民花在娱乐上的总时间肯定会增长,传媒行业会有总量增长的机会。第二,手机流量增长带来的机会,如TMT领域等;第三,从结构来看,一些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会有总量的机会,如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等。

  刘方旭:一直重点关注并长期看好5个细分领域:包含半导体、消费电子和5G应用等细分行业在内的科技板块;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迎来长周期、高确定性增长的生物医药板块;消费结构性升级背景下完成品牌重塑、品类延伸的新消费板块;特斯拉国产化带动行业生态全方位建立和上下游领域增量空间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板块;附加值持续提升的高端制造板块。

  风险点在疫情二次暴发

  以及流动性、市场过热

  证券时报记者:下半年市场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史博:下半年市场主要风险有两方面,一个是海外市场波动。如果全球市场出现大的动荡,A股肯定不能完全免疫。参考3月份的情形,A股调整幅度会显著小于海外市场。另一个风险是国内市场涨出来的风险。如果市场情绪过于狂热,会引致相应的监管举措出台,进而带来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

  王俊:主要风险点有两个,一是美股高估值,二是通胀。美国疫情的发展使得复工并不顺畅,美股的上涨显然缺乏基本面的支撑。疫情在南美洲继续发展,这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重要产地,相关大宗商品的供应已经受到影响。

  李巍:下半年可能的风险点有几个方面:一是疫情二次暴发,全球经济、国内经济的复苏低于预期;二是外部环境变化,对出口以及国内制造业造成拖累;三是货币政策变化。从长期角度看,全球无风险收益率处于逐步往下走的趋势;从中期来看,无风险收益率在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徘徊。如果后续由于某些因素出现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风险偏好。

  刘方旭:首先,市场可能会高估流动性宽松的短期影响。经济逐步恢复,年内流动性的宽松已经很难回到疫情高峰时的状态,这意味着边际上流动性很难继续宽松甚至会略有收紧。由于当前市场对部分优质股票给予了极为乐观的估值,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冲击可能会引发市场短期的快速调整。

  其次是来自海外冲击的风险。一方面,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负面冲击正在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总统候选人必然会大打“中国牌”,这也可能对市场形成事件性的负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