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兰在上海介绍了最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第二个建议提到的“减少观望,就业后再选择工作”引起了关注。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他们在找工作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尤其是一次性工作。前几年,许多高校的就业率都在上升,但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大幅下降。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热门话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高校向地方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早在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个部门就启动了202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并出台了10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专项行动。全国各地也在尽最大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比如通过新兴行业加大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
然而。在各方积极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也需要变得活跃起来。事实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甚至农村仍有一定的就业空间。即使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也比大城市略小。因此,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减少观望,找工作之前选择工作;显然有必要更新观念,选择一个理性的职业。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无论是选择自己的工作还是灵活就业,还是辍学创业、就业缓慢、错峰就业、出国留学等等。只要他们选择得当,他们最终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最好不要“挑肥拣瘦”,而要“先找工作再找工作”,以符合现实。这不仅能保证生存问题,还能减轻整体就业压力。可以说,它可以一蹴而就。
总之,在各方努力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同时,大学毕业生也应该更新就业观念,做好本职工作,理性择业。事实上,“先就业后就业”并不是流行病情况下所需要的,也应该成为常态,尤其是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面对“就业困难”应该更现实一些。观望和等待,犹豫不决,无疑会错过找工作的好机会。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值得所有毕业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