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4日新的再融资条例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固定资产增加的市场热度并没有降低。据记者《证券日报》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已有514家上市公司发布或修改了固定增股计划,共募集资金7695.36亿元,同比增长175%。
记者发现,自新的再融资规则出台以来,固定增值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固定增加计划的数量和筹集的资金数量显著增加,发展和审查委员会的审查速度加快,而且控股股东、高级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度也相对较高。固定增长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竞争性发行的比重也显著提高。
514家企业计划募资逾7695亿元
年内实施金额已超去年同期
记者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和统计,截至6月10日,仅在6月的前10天,就有26家公司已经发布了固定增资计划。新的再融资规则实施以来,已有514家上市公司发布或修订了固定增资计划(不含暂停项目,不含配套固定增资,下同),累计增资7695.36亿元,同比增长175%。去年同期,只有97家公司发布了2797.82亿元的融资计划。
金融研究所执行主任兼首席研究员朱振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的再融资规则实施后,市场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得到提振。一方面,放宽供应渠道,将固定股增资上限从20%提高到30%,让创业板企业获得与主板相同的机会,将再融资批准文件的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为发行窗口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再融资项目成功发行的概率。另一方面,降低定价折扣上限,将固定增股销售周期减半,减少解禁限制,将股份数量减少到35股等。为盘活定向增发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市场。
从行业来看,在计划增加的公司中,电子、计算机等科技企业所占比例最高。朱振新说,科技企业成为稳步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第二,从2019年开始,5G将导致新一轮科技上行周期的开始,给科技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需求,并有相应的固定增长。第三,科技企业前期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在政策环境宽松后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融资需求。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告诉记者《证券日报》,今年的固定增长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子和计算机行业,这主要与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更多高质量的固定投资项目有关。
根据发展及检讨委员会的检讨,今年新增发行项目的比率将会较去年为高。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发展和审查委员会审查了51家上市公司的新增发行项目,同比增长96%。所有51家公司都获得了批准,与去年同期相比,通过率分别为100%和96%。
从固定增量的实施情况来看,自4月份以来,固定增量项目数量恢复较快,当年筹集的资金额超过了去年同期。据记者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已有100家企业完成了计划增资的实施,共筹资2935.08亿元,同比增长5.8%。
定增性价比提升
控股股东、高管参与比例提升
此外,记者发现,自今年年初以来,控股股东、高级并购
杨德龙表示,新的再融资条例的实施对相对火热的固定增长市场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参与固定增加的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新规定有关。“将锁定期缩短一半,再加上折扣的增加,将会提高性价比,变得更有吸引力。”
此外,自新的再融资条例颁布以来,竞争性发行在固定增长计划中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在上述514家已发布固定增资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有344家选择通过竞标方式发行,占66.93%,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约为45%。
“竞价发行是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常见的融资方式,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朱振新表示,新的再融资规定出台后,一个重大变化在于对战略投资者的标准更加严格。除了拥有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并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外,还应满足两个标准之一:一是能够带来领先国际国内的上市公司核心技术资源,二是能够带来领先国际国内的上市公司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资源。只有上市公司认定的战略投资者才能被定价发行。战争投资标准明确后,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只能放弃定价和发行模式,转而采用竞价模式。因此,目前的固定加价市场模式已经从定价转变为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