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将开始梅雨季节。区域需求将进入传统淡季,商品市场格局将逐步从“供需双旺”向“供大于求”转变。6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商品指数为105.9%,较4月份上升1.5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中的供应指数和销售指数均有所回升,库存指数继续下降,表明商品市场的表现符合此前预测的“供需双稳、稳中有升”的特点。然而,由于6月份海外疫情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将继续影响国内商品出口,商品市场的良好势头将继续减弱,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5月份,中国商品指数停止下跌并出现反弹,供需联动双方均出现反弹。特别是,需求方面的反弹比供应方面更强劲,导致市场库存压力持续缓解。这表明,在“六个保证”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得到了初步巩固。大宗商品需求方面表现相对较好,行业有望继续改善,采购和生产业务也很活跃。首先,商品供应继续增加。5月份,中国商品供应指数反弹至107.0%,较4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国内经济的加速复苏,生产企业对未来市场有了良好的预期,生产积极性很高,国内商品市场的供应有所增加,供应压力也开始加大。第二,商品销售增速加快。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从下跌中反弹,较4月份上升2.7个百分点,至108.6%,显示出下游行业复苏的明显迹象。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快和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导致商品需求回升,对市场订单的热情高涨,企业订单组织工作顺利。第三,商品库存继续下降。5月份,中国商品库存指数为97.7%。该指数连续两个月呈下降趋势,并降至2018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由于近期国内商品市场供需旺盛,供需关系明显改善,商品库存持续下降,市场库存压力持续缓解。(孟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