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较4月份下降0.9个百分点,在8个月的间隔后,又回到了“2”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数据,5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较4月份下降0.9个百分点,8个月后又回到了“2”时代。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7%,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
在数据发布之前,在界面上收集新闻的7家机构的预测中值显示,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6%,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界面新闻分析中表示,5月份食品价格大幅下跌,蔬菜和猪肉价格继续下跌,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稳定,而非食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总体而言,五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增幅进一步收窄,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菜篮子价格指数”为116.69,比上个月下降9.91个点。猪肉价格也持续下跌。截至5月4日,市场猪肉价格从2月3日的59.64元/公斤降至45.98元/公斤,生猪价格从37.51元/公斤降至28.49元/公斤,累计下跌24%。
浙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接受《接口新闻》采访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生猪产业链的供给将继续加快,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标准化将继续推进。如果非洲猪瘟疫情没有大规模反弹,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动将逐渐减弱。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新一轮皇冠疫情对商品供应影响的缓解、猪肉生产能力的小幅回升以及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数效应,CPI全年将保持下行趋势,这将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提供空间。
至于生产者价格指数,东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国内市场正逐渐恢复正常,但海外需求疲软,库存削减压力很大。
分析人士普遍表示,由于疫情向海外蔓延带来的压力,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者价格指数短期内可能难以上升。
刘学智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外需减弱将进一步压低工业品价格。预计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下降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随着国内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和各种生产正在逐步恢复,这将缓解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在积极的国内政策支持下,叠加的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第三季度后生产者价格指数将触底并稳定下来。”刘学智说道。
招商证券认为,考虑到欧美疫情仍未完全得到控制,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在蔓延,预计PPI触底后的反弹仍将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