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6月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成功通过了寒武纪市科委的审查。经过批准注册,寒武纪将成为第一个纯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在a股。早些时候,该公司在回复询价信时表示,该推荐机构估计其价值在192亿至342亿元之间。
成立于2016年寒武纪,经历了多轮融资,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追捧。然而,有趣的是,公众对IPO的反应似乎并不热烈。天气非常平静,甚至还很冷。
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公司是少数几个成功实现产品流和大规模应用的公司之一。然而,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独角兽的寒武纪经营业绩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连续三年出现净利润亏损。然而,在过去的三年中,该公司在R&D的投资超过了其收入规模,三年在R&D的投资总额为8.13亿元,占三年累计收入的142.93%。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在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持续经营和市场估值的问题时表示,今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2.6万元,同比下降18.91%,主要是因为华为海斯终端智能处理器的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事实上,寒武纪与华为有着悠久的历史。2017年,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产品成功进入华为的旗舰手机。华为海斯是2017年至2018年最大的寒武纪客户。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华为的供应链,这对寒武纪来说是一个额外的收获。然而,在黑森选择研究人工智能芯片后,寒武纪的表现明显受到影响。
事实上,市场冷淡的原因不仅仅是华为海斯的逐步退出,而是整个人工智能芯片已经跌入低谷。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世界知名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Wave Computing即将破产。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处境也很糟糕。一方面,首次公开募股并不容易。艾独角兽师旷科技和上汤科技在香港上市遭遇挫折。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冬天的到来,融资越来越困难。结果,以烧钱闻名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始遭遇“资金短缺”。
曾几何时,就在四年前,独角兽部队开始在资本市场上演一场融资竞争,其疯狂程度令人震惊。现在,作为行业基准之一的寒武纪首次公开募股的成功,让人们感受到了整个市场的冷静。事实上,以前没有人敲响过警钟。早在2017年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就曾公开预测:“人工智能项目(融资热)始于今年上半年。融资大约需要18个月。据估计,一些公司将在明年年底倒闭。”
2018年4月,在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集成电路中国”峰会上,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副会长魏少军表示,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研究的设计公司将何去何从是一个非常残酷的问题。当时,他甚至用略带悲壮的语气说:“不管结果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需要一批先行者。它们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伟大实践事实上,魏少军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这种多少有些悲壮的观点。就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他还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人工智能芯片的开发在未来2到3年内可能会遭遇挫折。今天的人工智能芯片,其主要目的是满足特定的应用,需要考虑去哪里。今天的大多数甚至大多数企业家将成为这一技术变革的殉道者。
诚然,魏少军的预测非常准确。同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四小龙之一的——与飞、寒武纪、地平线一起被美国的塞林斯收购,被称为“寒冷天气与地球的深层科技”。当时,有很多讨论。
在整个工业的地图上
事实上,魏少军并不是唯一担心这个问题的国家。一位业内专业人士对笔者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会影响芯片行业多年的发展规律。在未来,人工智能芯片将基本上不存在,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芯片将逐渐包括人工智能功能,人工智能芯片将成为它的一部分。如果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无法在特定行业建立自己的系统,它们的生命力就不会特别长久,前景也不乐观,也没有生存的空间。”
高估值、盈利能力不足和持续亏损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现实。它是否能大规模盈利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盈利也需要时间来等待。在此之前,互联网成了巨人诞生的摇篮。也许独角兽最终会在曾经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成长为一个巨人。但目前,人工智能芯片的独角兽正面临着选择——,要么试图上市筹集资金,要么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