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凸显了网络医疗的“红利”,政策方向正从最初的谨慎逐渐转向积极。最近,仅在上海,政府就批准了同时拥有13家公立医院的“网络医院”。建设“网络医院”可能成为公立医院的迫切需要。
然而,公立医院建设“网络医院”并不简单。"院长们实际上仍然必须跨过心理门槛,而且回访收入必须减少。"好医生在线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航表示,公立医院在参与1亿欧元健康《互联网医疗,破局之路如何走?》在线直播活动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随着“网络医院”的普及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渗透,网上咨询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去年全国共有81亿人次(在公立医院)就诊,如果其中1/3转到线上,大概会是2000亿的市场体量。”中华医学会网络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乌镇网络医院创办人张群华对益友达健康表示,网络医学更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分类诊疗、准确匹配、准确治疗是其三大优势。
在这些“正规军”建立自己的家园之前,以优秀的在线医生和微型医生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已经深入互联网医疗领域好几年了。在这场疫情中,他们跨地区调配医生资源,扩大会诊和免费门诊的特殊区域,缓解定点门诊的压力,证明了他们作为抗击疫情“第二战场”的价值。
今年3月,国家健康保险局和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疫情期间“互联网”卫生保健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将互联网卫生保健纳入卫生保健。这种获得健康保险的机会也是该政策对其重要性的认可和宣传,它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该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布了全国首个基于平台的互联网医院电子医疗声明,平台背后的赞助商之一是一位微型医生。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医疗可能形成“医疗、医药、医疗保险”的闭环。
在外部世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受益于医疗保险,但好医生在线(Good Doctor Onli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航持有不同的观点:“对接医疗保险确实带来了行业创新,但后续发展取决于它未来是否真的能盈利。”此外,有必要考虑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以及这些基金能否得到有效利用。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公立医院“网络医院”的大规模建设,第三方网络医疗平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公立医院打造“网络医院”:第三方平台的新业务?
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短期内会出现虹吸效应。据乌镇网络医院创办人张群华介绍,黑龙江省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刚刚上线,每天接诊人数从1500人增加到3000人。随着公立医院网上诊疗不可逆转的趋势,来自第三方网络医疗平台的患者不可避免的会被分流。作为网络医学的“老手”,他们的新机遇在哪里?
在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公立医院合作是一条新道路。建立“网络医院”的过程不仅仅是从离线走向在线。首先,公立医院需要改变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理解和甲方的心态。王航认为,第三方平台在帮助公立医院建立用户服务方面的专业在线操作系统方面有经验。与此同时,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变化:从单一的toC模式转变为toC和toB相结合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两者有望构建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长远来看,大家会各司其职,变成像京东天猫和海尔的合作关系一样。”王航说。
这个想法背后的逻辑是:每个医院都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医院”吗?
事实上,公立医院过度建设“网络医院”会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此外,这还会增加患者的使用成本,比如每次他们去新医院或在网上时都要下载应用程序。如果公立医院的“网络医院”都集中在2-3个平台上,将有助于提高各方的效率。
王航也观察到了一种现象
张群华认为,第三方网络医疗平台的核心障碍在于优质服务。“通过分级诊断和治疗对患者进行分类,并传播给医生,这是第三方平台生存的优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挑战来自公立医院“网络医院”的虹吸效应,但最大的挑战仍然在于商业模式的不成熟。王航认为,服务是网络医疗的基础。然而,基于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尚未实施。目前,第三方平台的利润空间主要来自药品和设备。
“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不健康的,王航认为根本原因是用户支付服务的意识薄弱。许多患者不能接受付费在线咨询。这种意识的普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事实上,如果第三方平台没有医疗保险的支持,这是一件好事,这样每个人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服务。”
公立医院能否抓住这个新机遇,建设“网络医院”,实质上需要一个以创新和服务为支点的第三方平台。在与公立医院的面对面对抗中,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事实上,在一天结束时,每个人都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目标。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