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美联储“无限制”量化宽松的副作用不应被低估——新

2020-05-15 14:27 来源:新华网

3月下旬,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宣布实施“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减轻新流行疾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庆阳表示,“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可能有助于美国经济在短期内走出衰退,但它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并导致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和市场风险增加。

对于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境,顾庆阳表示,与过去不同,此次危机的主要导火索是新皇冠疫情。应对这一流行病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使经济几乎完全停滞不前。尽管疫情是影响经济的最直接因素,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增长。到今年初,中国已经显示出疲软迹象,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股市泡沫和实体经济投资不足等挑战。

在谈到量化宽松政策时,顾庆阳表示,美联储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首次运用量化宽松政策,取得了积极的市场救助效果。今年,美联储再次推出这一政策,它比以前强得多,被称为“无限制”量化宽松。

他表示,从理论上讲,当利率降至零时,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进一步操作的空间,美联储可能没有办法采取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通过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美联储可以购买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以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

顾庆阳还指出,“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可能会带来许多副作用。首先,由于量化宽松压低了长期利率,市场可能出现大量高杠杆投机,增加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风险。第二,量化宽松将导致现金过剩,这将推高资产泡沫,导致股市和债券市场价格上涨。第三,量化宽松也可能造成流动性陷阱,导致传统货币政策失效。

他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量化宽松将导致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和市场风险增加。当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时,大量美元资本涌入新兴市场,追求更高的回报。当美国未来试图退出量化宽松时,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股市下跌。

顾庆阳认为,由于新爆发的疫情是压倒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救援计划的重点应该是遏制病毒的蔓延。如果我们急于在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大规模重启经济,就有可能导致疫情长期蔓延,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顾庆阳说,在疫情得到根本改善之前,经济刺激政策缺乏发挥作用的空间,对经济的实际帮助很小。这也解释了自今年3月推出刺激政策以来,美国经济指标持续恶化的原因。

顾庆阳指出,面对这场巨大的危机,国际合作更加需要。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协调,以更好地控制金融危机,这可以被视为应对重大全球危机的国际合作模式。为了应对新的皇冠流行病的影响,密切的全球合作仍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