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地散步,享受阳光,咀嚼绿色饲料……140头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镇万名牛羊农专业合作社“落户”,7个“牛棚”位于戈壁沙漠。
“这批牛是4月份从新疆进口的。每头奶牛的购买价格约为1万元,总投资近150万元。”锁阳镇万头牛羊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锡鸿说,所有的牛都接受了补充免疫。
“自2003年以来,我一无所有。为了扎根,我向一位当地亲戚借了一栋老房子,租了12亩地种庄稼。”那一年,杨锡鸿从甘肃省定西市搬到了瓜州县锁阳镇农风村7组。种了几年庄稼后,日子仍然很紧,“看着同一个村子的年轻人通过发展水产养殖在城里买房,并决定向年轻人学习,从事水产养殖。”
10年后,杨锡鸿成了镇上的农业专家。2013年,杨锡鸿在锁阳镇注册成立了万头牛、羊、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基地农民科技”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畜牧业和产业化优势。“通过更新发展理念,我们将继续发展水产养殖市场,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水产养殖。”杨锡鸿说道。
据了解,该合作社占地面积12000,建有7个围栏,1个饲料加工厂,并有完善的饲料棚、青贮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
“庄稼种好后,在附近找份工作来补充家庭收入。如果你去合作社喂牛,你可以学习技能和控制食物。你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元。”李春伟是瓜州县锁阳镇新沟村的第二批村民。他家种了60亩玉米、小麦和向日葵,养了20只羊。闲暇时,他在杨锡鸿的合作社工作。
为了解决农民的饲草销售问题,提高农民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从邻近的农民那里购买牛饲草杨锡鸿说:“勤奋可以弥补无能。如果你不明白,问。你学不会的。好的经验需要反复学习和实践。”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瓜州县锁阳镇拓宽了群众致富途径,实现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为实施农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不懂技术,再加上刚刚分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作物产量不高。30多亩土地看起来很多,但实际收入不高。”锁阳镇农风村村民家明也是通过务农致富的代表之一。
当时,包村干部王斌来给贾明解释政策,并获得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鼓励他发展水产养殖。在王彬的帮助下,家明买了8头西门塔尔牛,开始发展养殖。2015年,他成功摆脱了贫困,存栏奶牛数量增加到了36头。
"农业不会耽误农活,扣除成本,一年能挣7万元左右."今年,家明在“种草养畜”政策的指导下,种植了23亩苜蓿和16亩玉米,用于养牛。
"接下来,我们将发展饲草和畜牧业."谈到全镇畜牧业发展,锁阳镇党委书记张东升表示,“引进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引导立户发展草畜产业,使畜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