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船1号A运载火箭“快船川圻GS4”以“一箭双星”的形式成功将“星云2号”的01星和02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颗卫星物联网组网计划正式启动。
布局卫星物联网,实现“真万物互联”
“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的商业空间项目之一。本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和。计划在2023年前后建造一个由80颗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组成的物联网星座。
本次发射是“云工程”阶段的两颗技术验证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三江航天云技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发射成功,“星运2号”正式启动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
卫星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都是我国重要的商用航天工程,也是卫星组网的重要抓手,两者有何区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云项目总设计师刘晓雷表示,卫星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的概念可以指地面物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建设,包括4G和5G,主要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物联网则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与互联网对传输速率的追求相比,物联网主要追求“宽链接”,不要求太高的速率。物联网最典型的应用是共享自行车。共享自行车的管理通过物联网自行车实现。
为何举大力发展卫星物联网?
地面物联网是基于地面通信基站的通信。它主要用于人口稠密的地区。然而,在人类活动较少但需要通信的地区,很难安装基站和铺设线路,而且成本很高。
数据显示,由于陆地蜂窝基站的覆盖,目前陆地物联网服务严重不足,陆地覆盖约20%,海洋覆盖不到5%。有了卫星物联网,所有这些都有望被改写,海洋、岛屿、沙漠和其他地方可能很容易相互连接。
“杭云”卫星物联网项目致力于解决当前的“通信盲区”问题,实现世界万物的真正互联。据报道,“星运2号”两颗卫星进入轨道后,将同时进行试运行和示范工程建设,为智能集装箱监管、极地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数据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交通通信等行业提供应用测试,为后续卫星物联网的联网奠定基础。
新基建聚焦,卫星组网恰逢其时
卫星网络不再是新事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全球卫星网络公司开始了巨大的卫星网络项目。
现阶段,我国许多国有和民营企业提出了低轨道星座组网方案,并发射了试验卫星。除了低轨道卫星窄带物联网和卫星宽带互联网,目前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为各种用户开通了地球静止高吞吐量卫星互联网服务,并成功进行了各种测试。
据报道,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网络卫星已经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于5月份正式发射。这意味着“北斗”全球星座网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欧盟伽利略系统之后第四个拥有自己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随着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物联网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特别是,新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商业空间工程的政策,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市场。被称为通信技术行业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时代正在加速。
这是中国“开放”的卫星网络建设项目分工政策的积极成果。未来的卫星物联网将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麦肯锡,
对于这个蓝海市场,世界各国开始“抢占”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频率和轨道资源。目前,中国已经向国际电联报告了由864颗卫星组成的低轨星座宽带系统的卫星网络数据,但目前我们在频率位置上仍相对落后。
“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规则开发和利用它们,频率轨道的使用必须在国际上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