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公开发行还是零突破!上投摩根49%的股权首次公开发行

2020-05-11 16:20 来源:券商中国

外资独资控制公募基金终于迎来“零的突破”。

5月9日,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预披露,转让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49%的股权。

市场人士也指出,虽然摩根资管或将全资拥有上投摩根,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巨头也或将通过发起新基金公司,实现控股国内基金公司,但在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竞争力更多取决于流量渠道的背景下,失去本土股东的资源支持,外资全资控股、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的生存能力尚待进一步的观察。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前两个月,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实现净利润约5000万元。

上投摩根基金49%股权挂牌转让

一个月前,即今年4月2日,摩根大通的子公司摩根大通资本管理公司宣布,已与上海信托达成初步商业协议,收购上海投资摩根基金100%的股份。如今,由外国投资者全资拥有的公共基金公司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5月9日,上海信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预披露,转让了上海投资摩根基金49%的股份。根据公告信息,上市日的股权结构为:上海信托持有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份,摩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上海投资摩根49%的股份。这意味着上海信托去年向摩根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的2%股权尚未完成。

2019年8月6日,摩根大通宣布其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已成功竞购摩根基金2%的股份。上海信托的持股比例将降至49%,摩根资产管理公司将持有上海投资摩根51%的股份,并成为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这也成为基金行业首个完全由外资控制的公募基金公司,但该交易仍需得到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据了解,上次拍卖是基于底价。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此前发布的信息,上海摩根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7.29亿元,相应的2%股权评估值为1.8亿元,转让底价为2.413亿元,溢价为33.88%,即上海摩根的整体估值为120.65亿元。

上投摩根此次49%股权的挂牌转让,彰显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步伐超出想象,距离中国监管机构出台开放政策不足8个月。2019年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宣布经统筹研究,证监会进一步明确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安排。

根据公告披露的内容,从2020年1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对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从2020年4月1日起,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从2020年12月1日起,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中国证监会还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扎实做好各项对外开放具体工作,继续依法合规高效地做好对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实际控制人设立或变更的审计工作。这意味着,中国监管机构比原定于2021年取消的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份的限制提前了一年。

外资巨头意图切开中国公募基金的蛋糕

尽管内地基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差距很大,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在总部基金公司,但外资金融巨头仍在觊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这块蛋糕。

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披露的信息显示,贝莱德和路博米尔已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交了设立公开基金公司的申请。据公开信息,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已经进入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2004年7月29日,中国银行基金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中国银行和贝莱德联合赞助。然而,作为全球超级巨头,贝莱德仅持有中行基金16.5%的股份,而中行持有中行基金83.5%的股份。这一比例还意味着,贝莱德在进入中国基金行业时没有太多的“存在”和发言权,这与全球资产管理巨头的规模不相称。正因为如此,贝莱德急于控制一家中国上市基金公司

卢博米尔也是一家老牌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纽伯格在大萧条前夕进入华尔街,并于1939年与罗伯特伯曼一起创立了路博米尔公司。直到1999年公司上市,他才正式退休。纽伯格在卢博米尔的6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被称为美国共同基金之父。2003年,雷曼兄弟以26.3亿美元收购了路博米尔。雷曼破产后,路博米尔通过其员工发起的一项股票收购计划退出市场,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净利率为何逊色其他银行系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产权交易所的公告还详细披露了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

数据显示,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10.96亿元,报告期净利润达到2.9亿元,同比下降13.7%。根据上海产权交易所此前披露的一组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上海投资摩根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35亿元和3.36亿元。

虽然去年的盈利情况稍有下降,但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对摩根资管而言,仍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印钞机。公告进一步披露了2020年前两个月的盈利情况,截至2020年2月29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79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两个月内,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989万。

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股权结构有很大关系。从净利润率来看,上海投资摩根2019年的净利润率为26.46%,低于许多银行基金公司。

虽然上海投资摩根也有银行背景,其国内股东上海信托是浦东发展银行的控股子公司,上海信托持有大约一半的股份,但它不是绝对控股股东,因为另一半股份在摩根资本管理公司手中。当摩根资本管理去年通过受让方获得2%的股份时,它一举超过了上海信托,并将寻求完全控股,这也将影响该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

与上海投资摩根相反,另一家银行是工业基金,一家基金公司。其股权结构是银行持有90%的股权,这是绝对控股股权。这意味着银行将为这类基金公司提供更多帮助。根据兴业银行2019年度报告,兴业基金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远低于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10.96亿元。然而,兴业基金公司的净利润高达4.21亿元,大大超过投资摩根的2.9亿元。2019年,兴业基金的净利润率高达47.84%,远高于摩根士丹利的26.46%。

此外,尽管去年的收入也低于目前由上海摩根国内银行股东控制的另一家基金公司上海摩根,但上海浦东安盛基金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3.2亿元,超过了净利润37%的上海摩根。

这一信息表明,中国本土银行股东对国内基金公司的控制权越高,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越强。

上述情况意味着,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本土股东持股比例、本土股东的资源能力紧密相关。本次挂牌转让后,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从半个银行系基金公司,转变为一家由外资全资控股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