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企业:
移动物联网(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决定和部署,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支持制造业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现就推进移动物联网综合发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推动2G/3G物联网服务向网络转移,建立一个窄带物联网、4G(包括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集成生态系统。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技术来满足大多数低速率场景的需求。LTE-Cat1(以下简称Cat1)用于满足中速IOT和语音的需求,5G技术用于满足高速率和低延迟组网的需求。
到2020年底,物联网网络将在县级以上城市的主城区实现普遍覆盖,在重点区域实现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量达到12亿。推动物联网模块与2G模块价格一致,引导新的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和Cat1迁移;创建一批物联网应用标杆项目和物联网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二、重点任务
(1)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
加快5G网络建设,继续深化4G网络覆盖,支持Cat1发展;进一步加强物联网部署,按需建设物联网基站,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区域的普遍覆盖,实现室内、交通网络、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的深度覆盖;努力做好网络运维、监控和优化工作,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2)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的研究。
1.制定移动物联网和垂直行业的融合标准。将物联网标准纳入ITU IMT-2020 5G标准;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农业、工业制造、能源计量、火灾烟雾探测、物流跟踪、金融支付等关键领域。推动移动物联网终端平台、互联标准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行业应用标准化水平。
2.开展移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面向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研究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智能传感、安全芯片、小型化低功耗智能仪器、跨领域协作等新兴关键技术。将得到加强,并将进行相关实验。
(3)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推动移动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移动物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将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和生活智能化三大方向推进。在工业数字化方面,深化移动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推进设备互联网数据采集,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管理方面,从电能表、消防烟、公共设施管理、环境等领域入手
1.完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支持和创新基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提高芯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满足大规模出货需求。建立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应用系统,满足市场需求;到2020年,将物联网模块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到2G模块的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块的研发力度,降低模块成本,促进规模化应用。
2.加快云管端到端协作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搭建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增强网络能力的开放性,支持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快速接入,支持海量并发应用场景;引导行业应用企业构建具有智能设备集成、智能设备及数据管理和智能系统运维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逐步形成移动物联网平台系统,进一步降低移动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成本和连接复杂度,满足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开放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测试、验证和开发支持服务。
3.规范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秩序。支持开展移动物联网网络质量评估和测试,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移动物联网网络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监管作用,及时妥善处理用户反映的服务问题,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加强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竞争发展环境。
4.支持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充分发挥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快速灵活的响应机制和跨行业优势资源能力,在工业互联网、汽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创新,促进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5)建立和完善移动物联网安全体系。
1.加强移动物联网的安全保护和数据保护。建立移动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运营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等不同实体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移动物联网网络设施的安全检测,加强网络安全漏洞的收集、报告和修复指引。依托试点示范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支持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开展移动物联网关键产品的安全评估,加快形成符合移动物联网场景特征和安全要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强对移动物联网用户信息、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的保护。
2.巩固移动物联网的基本安全。建立移动物联网安全标准框架,建立物联网卡、终端、网关等关键环节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标准。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移动物联网终端可信认证技术和区块链可追溯性等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移动物联网安全监控技术建设,提高安全态势感知、卡端管理、风险预警等实时监控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制定发展路线图。顺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规律、行业发展趋势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利用物联网和有线电视1号共同承担2G/3G互联网连接,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3)加强基础设施规划。鼓励各地考虑工业(工业)园区、智慧城市、美丽农村、城市道路桥梁、市政管线、公用隧道、交通物流、绿色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智能应用的需求,提前做好移动物联网相关设施或预留空间的建设。
(四)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移动物联网企业应将物联网业务纳入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控制系统,完善物联网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监控、发现和处置机制,按照物联网卡的功能限制要求,严格规范短信、语音等功能的使用,按照“最低需求”原则,为用户开放物联网功能;加强对进入互联网的移动物联网产品的监管,引导企业依法推出各种移动物联网终端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示范引导和资源聚集作用。加强优秀移动物联网案例和标杆项目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各地结合智慧城市、“互联网”和“双创新”推进工作,加强信息通信产业和垂直产业的融合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