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股券商加速“翻牌”信心满满 本土券商面临更激烈

2020-04-29 14:52 来源:经济观察网

  外资控股券商正在加速“翻牌”。

  随着今年4月1日起股比限制正式取消,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外资控股券商纷至沓来。

  根据启信宝数据,4月22日,高盛高华证券工商信息已发生变更,高盛集团取代高盛(亚洲)成为外方股东,股权比例上,高盛集团持股比例增至51%,北京高华证券持股比例变为49%。公司注册资本由8亿元变更为10.94亿元,增幅36.73%。

  同样于近期发生股权信息变更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启信宝显示,摩根士丹利已取代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外方股东,法定代表人由俞洋变更为钱菁,钱菁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担任董事、总经理,且在摩根士丹利担任董事总经理。

  而在4月17日晚间,瑞信也宣布,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证券合资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股东。

  至此,包括证监会此前核准的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在内已有6家外资控股券商,另在CEPA框架下还有4家券商设立时外资股比即达51%。目前,尚有18家合资券商设立申请等待批复。

  “野村欢迎更多的证券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众多全球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也将使得中国与世界金融、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通道更加紧密,从而推动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市场真实发生的情况。”野村控股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新的金融开放背景下,外资控股券商看重全球协同效应,会长期布局中国。战术上,其与国内券商同台竞技时,将在财富管理、跨境投行、衍生品等擅长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

  外资控股券商方阵列队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提速后,配置中国资产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加快在中国的布局,有利于外资券商更好的服务其全球客户。

  据悉,近年来瑞银、野村、摩根大通三家外资投行不仅在证券领域积极开拓市场,在国内金融领域其他线条也同时布局,随着外资券商牌照的取得,业务协同优势开始显现。

  根据高盛方面提供给记者的信息,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李廉 (Todd Leland)认为,获得多数股权是公司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今后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白瑞德 (James Paradise) 也补充指出:“增加高盛高华18%持股量是我们承诺在未来五年为在华业务注入大量新资金的一部分。我们计划着重于发展和加强现有的中国业务,扩大我们的潜在市场以及投资于人才和技术。这一计划也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相吻合。”

  对此,饭山俊康告诉记者,目前,关于证券许可证的放宽管制正在加速推进,野村也正在从中受益。仅从野村的立场上来说,为了在中国的业务能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公司期待中国政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政策。

  “我们非常重视集团近百年的企业文化,并且希望以本土化的形式扎根中国。早在成立合资公司之前,野村就一直致力于以多年来在中国建立的网络为中心来确保人才储备。目前,合资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的规模约为120人左右,可以说汇聚了中国市场上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高级人才。”

  饭山俊康向记者透露称,“当然,在继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会有必要将范围扩展到迄今为止与野村或野村的同事还没有交集的新人。如果其他外资券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未来招聘优秀人才也可能会加大竞争。”

  饭山俊康表示,野村作为控股大股东和全球性金融机构,负责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在中国公司的企业运营方面,得到了中方合作伙伴的有效支持。公司在确认获得51%的股权后,开始与两家中国股东进行商讨,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持股合作计划。

  针对后续是否存在全资控股的可能性,饭山俊康回应记者称,“我们认为,允许外资100%持股值得肯定。因为增加了将来经营的选择范围。就目前来看,虽然我们今后可以提高股权比例,但暂时没有实施计划。”

  在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郑荣年博士看来,政策推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赖于对政策效果观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证券行业的对外开放是坚定稳健且有步骤的,外资控股券商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效果评价将是下一步政策推进的重要考量。”

  国际“大咖”亦有挑战

  “此次陆续扩充的外资控股券商的控股方多为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全能型投行,外资控股券商的设立有利于外资机构贯彻其经营理念,引入创新业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郑荣年表示,“本土券商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部分细分领域有可能存在劣势,但这也将有助于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资本市场成熟度的提升。”

  在本土券商眼中,一众来势汹汹的外资机构控股券商也许是不容小视的竞争对手,但对于外资自身来说,国内市场同样也经历过水土不服的情况。

  “从历史来看,多数外资合资券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并不理想,市场份额较低,并有数家合资券商出现外方股东退出的现象。”郑荣年指出,“早期的合资券商受牌照限制,业务条线比较单一,这影响了合资券商的业务经营。近年来,多家合资券商开始业务条线布局,但也受制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资本约束、中外经营理念差异、客户基础等原因,发展缓慢。”

  统计数据表明,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国内以合资券商形式,逐步放开外资在证券业的准入,有15家合资券商相继成立。但随着经营深入,由于股东理念差异、业务牌照受限、经营水土不服等原因,有4家合资券商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形式,退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合资券商盈利表现平平,除中金(经大摩股权转让退出、股改、引战、上市之后,外资股比大幅下降)之外,其余10家2018年归母净利润都在行业60名之外,其中归母净利润为正的仅有东方花旗、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分别为1.32、0.69、0.10亿元,其余7家均亏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为2018年三季度数据)。

  谈到这一现象,饭山俊康也坦言,当前部分业务的许可证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对于在国内设立时间较短的证券公司来说有一定负担。他进一步告诉记者,“同时,与外商对华投资有关税收处理的透明化方面,也一定程度成为了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制约。”

  此外,当下QDII制度的放宽速度比QFII/RQFII的机制缓慢,而海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又是中国投资者降低风险或改善收益状况的有效工具。“未来,中国投资者向海外市场投资时受到的管制或将进一步放宽,届时野村可以在该领域为他们的投资贡献出助力。”饭山俊康如是说。

  郑荣年则强调,如果仅是由参转控、并获得更多的业务牌照并不能保证合资券商业务发展理想,合资券商还面临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和制度背景下,将国际先进的经验技术与中国本土需求有机融合的挑战。

  谈及合资公司当下的发展方向,饭山俊康称,“野村多年来在日本和亚洲其他市场长期积累的财富管理业务经验证明,这是最适合公司文化的业务之一,因此我们会首先将重点放在这方面。但我们也希望尽可能更早地,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投资银行等领域,使野村集团在全球拥有的各种专长优势在中国市场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尽管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合资公司野村东方国际的进展落后于原计划,但除了花费比预计更长的时间外,业务整体运营良好,例如新设营业部开始运营,为第一位客人开设了帐户,与新客户的交易以及产品开发等项目均进展顺利。”

  “未来,野村的强项——以日本为代表的全球市场中的强大客户网络,以及专业知识、先进经验和专有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提升。最终,中国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企业以及政府都将受益匪浅。”对于今后的发展,饭山俊康信心满满。

  (原标题:外资控股券商加速“翻牌”信心满满 本土券商面临更激烈市场竞争)